老台南日治建築深度之旅 府城日治建築的「西洋風情」與「東洋風情」

■撰文、攝影∕黃微芬 報導
■前言
旅行一個城市,觸目所及的建築往往是旅人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府城向來以豐富多樣的建築文化資產引以為傲,特別是日治時期建築隨著西洋風格、日式風情建築的引進,在與傳統建築的激盪下,形成台灣建築史上一個輝煌而別具魅力的建築年代。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花了多年時間全台走透透,從建築美學的角度,剖析日治建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特色出版《圖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一書,帶大家深度看見台灣日治時期建築之美;台南古都向以豐富的文化資產為傲,古蹟、歷史建築正是眾多的文化資產項目中與大家生活最親近的一項,就在你我生活的四周。透過《圖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讓人發現,原來,導覽介紹府城古蹟、歷史建築,除了其歷史性外,何妨從建築美學的觀點,開拓對建築文化資產的欣賞視野,不只對旅人更能充實府城之旅的內涵,對台南人而言,從美學角度重新審視在生活周遭的日治建築,或許也會有不同的認識及體會,更加熱愛台南。

台南縣知事官邸以拱圈為主要造型元素,是台灣日治初期代表性磚造建築。

   

★西洋風情
■所謂「日治時期建築」,傅朝卿將之分為西洋、東洋、現代與台灣風情等四大類;「西洋風情」建築又可分為「洋風建築」及「西洋歷史式樣」;其中「洋風建築」是指日人治台之初,為求新建築有別於灣的傳統建築,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興建西洋建築,為一種過渡時期的替代方案,沿用日本傳統建築的木構造方式,外觀上再添加西洋建築語彙及元素而形成,仔細分,還可再分為「擬洋風」及「和洋折衷」兩類。至於「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係一九一○年代後許多重要公共建築普遍採用的形式,主要特色是英格蘭紅磚的運用,台灣總督府便是此類風格的經典代表。

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台南一中)講堂北向入口圖案。
在台南,台南師範學校本館(台南大學紅樓)雖也混用了西洋歷史建築元素,但沒有特定風格,屬紅磚折衷風格,台南縣知事官邸以拱圈為主要造型元素,但風格上也不明顯,屬西洋歷史建築的早期雛形,沒有複雜的古典裝飾系統、也沒白色飾帶,中央與兩側均突出成三個拱圈組成的八角,中間再夾以另一個拱圈,形成十一個拱圈的立面;屋身部分,拱廊與拱柱的磚材均直接外露,其餘則粉以白灰泥,紅白相間,增添不少華麗感,整棟洋館十分精緻,可說是日治初期具代表性的磚造建築。
比紅磚建築更具有威權感的是受歐陸古典系統影響的建築,又可分為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及及馬薩風格;其中台灣步兵第二聯隊(成大歷史系館、工設系館)即屬於新古典風格,採用古典建築元素原型,神廟山牆式門廊與柱式都是標準的古典作法,凸顯建築的莊嚴性。
台南州廳屬於馬薩風格,主要特徵是對稱方塊量體、突出中央翼、出挑支撐式屋簷、古典裝飾語彙與馬薩式屋頂等,由台灣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建築造型可分三段,除屋頂基座約一公尺外,屋身有兩個層次,第一層仿石材處理成較粗獷的水平帶,第二層混有磚牆,處理較為細緻。中央最高大的部分是主入口,設有門廊,採托次坎柱式,由十二根柱子分四組組成,柱子類別有圓柱、方柱及方壁柱三種,頗富變化,門廊上方是陽台,採梨形方欄杆,陽台之上就是正主山牆,左右有兩對二層樓高的變形愛奧尼克柱撐起楣樑,顯得更為強而有力。
正面兩側還有衛塔,上有圓頂,兩翼基本上是由二根高二層的托次坎壁柱構成的單元重覆而成,經再利用後,後面增建部分拆除,以現化手法重建成為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的台南辦公室,前面保留下來的舊本體部分則作為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南州廳正面。

台灣文學館 正面DPP_3631

台南地方法院則是一棟帶有巴洛克風格的西洋歷史式建築,採不對稱的空間設計,在台灣日治初期建築中十分罕見,分東、西兩個入口,東入口前設有門廊,進到大廳後可見由四組十二根柱子所構成的柱廳,是建築的主空間,上有圓頂;西入口亦設有門廊,但無門廳及大廳的設置,反而是對著入口的正方空間原本是西側高塔的底部。

台南地方法院堪稱台灣日治建築中西洋歷史式樣最精美的代表,圖為其永福路側面。
就外觀而言,台南地方法院的古典造型門廊,讓整棟建築越顯精緻而華美,東入口的門廊由八根柱子構成,兩側各有三根形成一組,立於一個基座上,柱子是採愛奧尼克柱式的變形,在四角渦卷之間除了傳統的蛋鏢飾外,尚有垂帶串聯,但其托板卻不像一般愛奧尼克柱式的方形而是內凹角;西入口門廊亦有八柱,左右三柱各成一組,由一根方柱及二根圓柱構成,柱式是托次坎形式,柱頭亦有蛋鏢飾。至於圓頂,是全棟最精彩之處,可惜因為要整修,目前圓頂已被罩起來,暫無法欣賞。

一九二○年代中期以後,台灣開始出現非古典系統的式樣,造形上以上仿羅馬、簡化哥德及異風風格居多,如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台南一中)講堂即為仿羅馬風格,在山牆的屋簷有一道精緻的洗石子倫巴底帶,帶端以突出的線腳收頭;倫巴底帶是源於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的一種建築裝飾,其最大特色是連續的小拱圈,拱圈內並不開口而形成盲拱,在台灣相當少見;此外,北向的門,入口門框是曲折形的仿石材圖樣,則為中世紀諾曼建築的傳統。

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台南一中)講堂仿羅馬風格的山牆。

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土地銀行)外觀。
至於「異風風格」指的是建築中應用了埃及、印度、馬雅、印地安及拜占庭的建築元素做為主要特徵,在構成上較自由,並無一定規則,多應用於銀行及宗教建築上,例如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土地銀行)即屬這類建築;整座建築造形、風格與台北分行(台灣土地銀行)大致雷同,外觀穩重厚實,沿街面採用有如埃及神廟的柱廊方式構成,柱子本身有廿個尖銳凹構,並無明顯基座,細部裝飾則有美洲、印度與日本風格,流露出濃厚的異國情調。

★東洋風情
在台灣的「東洋風情」建築中,可歸納為「傳統日本式樣建築」、「日本古典式樣新建築」及「內涵質變的傳統日本式樣建築」三大類;所謂「傳統日本式樣建築」基本上是移植日本本土的建築傳統,句括神社、寺殿及民居三大類,台南神社、台南開山神社都是神社式樣建築有名的例子,目前已不復見。
寺殿式樣以武德殿、佛寺及劇場居多,台南武德殿(忠義國小禮堂)是現存同類建築中最特殊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主空間設在二樓,必須拾階經門廊而入,外觀可分為屋頂、屋身及基座三部分,屋頂是入母屋屋頂,其破風除了五個小窗外,尚有龜甲形懸魚,垂脊則以鬼瓦收頭;屋身北向採仿木構作洗石子,以入口為中心作出左右各四開間,基座處理厚重,有開窗供採光之用。

台南武德殿(忠義國小禮堂)外觀。

武德殿正面屋頂破風。
一九三○年代後,台灣開始出現帶有濃厚意識的「日本古典式樣新建築」,並以「帝冠式樣」及「興亞式樣」最特別,幾個重要建築都集中在高雄,如高雄市役所、高雄驛等;「內涵質變的傳統日本式樣建築」則是軍國意識型態的導入,使日式傳統建築產生了變化,藉以激發軍國及愛國思想,如台灣護國神社(圓山神烈祠址)即屬之。

台灣畢竟經歷日本文化五十年的影響,在民眾生活記憶與生活經驗中,對日治風情建築其實不陌生,從屋頂、門廊、木構件、仿木構件,到天花、榻榻米及室內布置、庭園設計等,都可見運用在建築中,即使屬於西洋「異風風格」的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土地銀行)都可以發現到日本福神浮雕,增添建築的趣味性,水平層層相疊的雨淋板則為民居式樣的最主要特色,如台南公會堂旁的柳屋。

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土地銀行)日本福神浮雕裝飾。

層層相疊的雨淋板是日式民居式樣最主要的特色,圖為柳屋。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