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東區的百年老屋好味道-「台南陸橋沙茶意麵」!

廟宇、小吃、老屋是台南人生活的共同記憶,尤其在府城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的環境下,廟宇的興衰,是了解都市發展的歷史線索,如今交通發達,建設雖然便利,但有時也改變了城市的發展脈絡。

logo, since 1959.JPG

東門路從東門城到東門圓環這一段,原本沒有陸橋,當時的人們可以穿越鐵道,走到圓環周邊的小吃攤,沿路有柑仔店、藥房,這種生活的感覺是連續的,後來民國 57 年拆除圓環後,攤販四散,接著又建了東門陸橋,從此兩旁的老屋就隱身在高架陸橋下,終日悠悠暗暗的過著生活。

東門路往東門陸橋.JPG

東門陸橋這一帶古名山川台,其實有不少景點,昔日與赤崁(赤嵌樓)、鷲嶺(氣象台)、山仔尾(延平郡王祠)、崙仔頂(台南一中)、覆鼎金(台南醫院)、尖山(聯勤兵工廠)等共七座小山丘,合稱府城七丘,是荷據以降至清領時期府城的制高點,而且發展歷史可上溯至鄭成功。

最具代表性的是如今位在陸橋旁的大人廟,原本位在陸橋下的圓環,是西元 1661 年鄭成功駐軍所在,並接受駐守普羅民遮城(Provinta,現赤崁樓)地方官,荷蘭人貓難實叮(Jacobus Valentyn)的降書,第一次議和的地點,第二次議和才是在大員鎮接受荷蘭最高駐台長官揆一獻上熱蘭遮城的投降書。清康熙五十五年(西元 1716 年)建廟後,因住民為免觸怒朝廷,改以大人、朱王爺稱呼國姓爺,全盛時期曾是五進的大廟,列名府城的「七寺八廟」之一,也是清末府城聯境「八協境」的主廟,只可惜歷經日本人實施的街道改正計劃後,遭到拆除,接著陸橋興建後,只能隱身在橋下了。

1.jpg

另一間隔著陸橋的彌陀寺,創建於明鄭時期,因鄭經一直以承天府未有名剎而憾,遂在東安坊興建、奉祀阿彌陀佛,昔稱彌陀室,是台灣第一所佛教寺院,但當時規模不大,清康熙五十七年擴建後始改稱為彌陀寺,日據時期還曾經是日本佛教真宗本願寺派台南地區的開教所,但隨著清領、日據及民國後數次的裝修,如今環境雖然清幽,但已少了那種古剎的味道,甚為可惜。

IMG_9445

彌陀寺旁小巷可走到隸屬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台南神學院及新樓醫院,神學院建校歷史可追溯至 1876 年,由馬雅各醫生興辦的神學校,惟中間因戰爭而數度停辦,1903 年建立現址校舍,1948 年更改校名為臺南神學院。

IMG_9513

而另有一間更小的龍泉井,同樣創建於明鄭時期,本來奉祀福德正神,後來改祀清水祖師,在日據時期,日本人鋪設自來水管前,井是府城住民生活最重要的取水資源,也是街坊見面互動的場所,惟如今同樣遮蓋在陸橋陰影下。

其實這地區非常適合安排散步旅遊,因為歷史發展悠久、觀光資源豐富,加上東門陸橋的興建,汽機車直接跨越到另一頭,對原本的商業發展造成了阻隔作用,但也意外的留下了老街屋,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後,東門陸橋也將拆除,到時兩旁的老屋又將重見天日,不過這一露面,相信在商業掛帥、經濟發展的大旗下,這些有紅磚、洗石子外觀的老屋群,恐怕是命運堪慮,被拆除重建成鐵皮頂加鐵窗防身扛棒遮臉的所謂「現代建築」機率頗高。

信仰之外,飲食亦為生活必需品,這一帶最出名的要算是大人廟廟公自己做的黃家香腸熟肉,但後來也收了,只剩個攤車可供憑,希望未來鐵路地下化陸橋拆除後,可以重開,再結合東安坊散步路線,下午時分,坐在廟前吃香腸熟肉,來瓶台啤,聽廟公開槓豈不快哉,另外還有東門路與東榮街口的小東園及這間位在陸橋下的沙茶意麵。

麵店開業於民國 48 年,但本身所在的建築超過 80 年,原本只寫了個麵字的扛棒,2009 年時掛上紅底白字的新扛棒,但仍然維持本身陰暗狹子的店面,騎樓下只有少少的幾張桌子,再跟隔壁厝邊借了小塊地擺了一張。

店外觀.JPG

麵店超過 50 年的店史已經很驚人,但更驚人的是這棟建築超過 90 年,這一帶的老厝有兩種,一種是這種用紅磚砌的亭仔腳,然後上頭是粗大堅固的福州杉,另一種是類似民權路兩旁的日式巴洛克風情,外牆有飾紋的老屋,這種大路邊,都是當時有錢人才能蓋的起家厝,如今坐在騎樓下吃麵,頂頭是稍有落漆的橫梁,加上旋轉著發出嗡嗡聲的老電扇,頗得古早味三字的精髓。

騎樓座位.JPG

麵店創始人是位單手的外省伯伯,祖籍潮汕地區,來台後將當地的沙茶粉結合意麵,做成了沙茶意麵,是許多在附近補習班補習的同學,下課後來吃麵的地方,伯伯退休後將店盤出,轉過一手,如今由第三手的老闆及老闆娘盤下共同掌理,但這一代的經營者也都已經上了年紀,點菜不寫單,所以有時阿姨會忘了送某些東西,講了一下,再送上來時,還會附上幾句歹勢及一抹微笑,即使世代變化,但不變的是親切的服務態度。

廚房.JPG

會來這間店吃的都是在地人,走到櫃檯跟老闆娘打招呼問好,點菜完做下,隔壁厝邊,也是老闆的親戚,小女孩跑了出來繞了繞後,好奇的探問客人為何拄著拐杖,這種親切自然的對答,也是府城人情味的一環。

隔壁的妹妹.JPG

吃麵配滷味,隨便切了些海帶、豆干、豬耳朵及鴨胗,滷的算透而且吃來不會死鹹。

滷菜.JPG

另外雖然菜單上有湯麵,但吃台南意麵,基本上要吃乾的,除了湯頭會稀釋掉肉燥的油香外,因為台式乾麵的麵性也不適合泡湯,麵一過水,會讓細彎的麵條少了勁道,點了招牌的沙茶乾麵,上面加了幾片燙過的白肉還有青菜,沙茶粉的香味摻著肉臊醬汁,被麵條穿在身上,吃下去的那種口感很好,跟小北路的王媽媽有著同樣的美味。

沙茶乾麵.JPG

另一碗是麻醬乾麵,但加了餛飩,香濃的麻醬跟香 Q 有勁的麵條拌勻後,同樣很好吃。

麻醬乾麵.JPG

如果不點湯的話,其實台南麵店的店家都會另外盛碗大骨熬的鮮湯,這家的餛飩不錯,所以除了餛飩湯外,其實也可只單點乾餛飩。

餛飩湯.JPG

魚丸湯就差了些,冷凍過的少了Q彈的口感,沒有勁道。

魚丸湯.JPG

吃飽後,如果是白天,可以走到對面的彌陀寺,然後從旁邊進入台南神學院,如果是晚上,選擇就多了,最近的是走到對面的 Dirty Roger,跟老闆聊聊黑膠與重機,一是穿過地下道,走到同樣在陸橋旁,但隔了條鐵路相對的橋下 Pub 或小露台,如果想走遠一點也可沿著陸橋旁的青年路 232 巷,散步時一旁還不時會有火車轟轟的經過,走到 Freewill、Kinks,感受老房子酒吧的魅力夜晚。

陸橋下晚餐.JPGmenu.JPG

台南陸橋沙茶意麵 Since 1959

台南陸橋沙茶意麵地址: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20號

營業時間:AM 11:00 – PM 21:00(週二公休)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