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路、民族路口 老屋留不住 古都情難守 台南老房子拆除事件簿

 

翁姓屋主說屋齡也有上百年的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三段一百一十二號斜屋頂古宅(翁金鑊宅),頗有歷史價值,但受屋頂漏水、找不到古瓦片維修的困擾已久。(記者王俊忠攝)
中西區民族路三段六棟老舊殘破不堪的二樓式街屋,屋主僱包商拆除,已夷為平地。 (記者王俊忠攝)
 
南市老屋拆除事件簿
蘇姓屋主指屋齡上百年的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三段九十二號街屋二樓立面雕飾精美。(記者王俊忠攝)
老街屋見證台灣早期經濟發展,但不少已不堪居住,屋主決定動用怪手全拆除。(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中西區民族路三段近海安路口,阿江炒鱔魚旁的六棟老舊街屋,十一月中旬動用怪手大型機具拆除,因拆除規模浩大、拆的又是老屋,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關心。拆除戶之一的陳太太表示,六戶屋主已有以古日式風格重建房子的共識,融合地方五條港古街區意象。

在包商怪手動手拆除時,陳太太與家人到場了解施工狀況,陳太太嘆道:「『沒法度』,房子太老舊、都坍塌了!只好拆掉重建。」葉姓包商也說,這些老房子不拆不行,外牆明顯龜裂、有危險性,已向市府申請合法拆屋,並做安全隔離、交通管制。

怪手轟隆隆地打掉老屋磚牆,掀起煙塵,一旁工人緊跟著噴水柱、減少煙塵四散。

陳太太說,據她了解,這批老房子應是在民國二十年日治時期興建,房子有古日式味道,但房屋立面不如對面(民族路北側)部份街屋有精緻雕刻的建築價值;且六間老屋中,兩間尚可營業,四間殘破不堪、漏水嚴重,一間屋頂還塌了,無法住人,也難以修復,「除了拆掉重建,別無他法」。

而位在拆除屋對面的民族路三段九十二號街屋,二樓立面有精緻佛像、花紋雕飾。六十多歲的蘇姓屋主說,這是他父親在幾十年前買下的,屋齡有上百年了,聽說過去是當官人的房子,立面才有這種雕飾;由於房子老舊、會漏水,自己曾花幾百萬元翻修,迄今仍堪用,自己的房子會自行維修、保存,沒想過也不同意列什麼古蹟!

另,位於西側民族路三段一百一十二號擁有庭院、退縮四樓斜屋頂建築的老房子。屋主翁小姐說,這是有上百年歷史的古祖厝,房屋結構沒有現代化鋼筋水泥,全是用杉木、稻草等傳統材料蓋成,是家人安身立命之所;較困擾家人的是,上百年的斜屋頂同樣常遇雨漏水,又找不到百年前的老瓦片零件,如市府相關單位能提供修復材料、工法方面協助,家人願意與市府官員接觸、洽談。

1  

台南閒置古厝養蚊子 拆了避環局罰單

 
由空中鳥瞰真花園格局完整。 (記者黃文鍠攝)
民權路二段一棟街屋被拆後現況。(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民權路是台灣歷史發源最早街道之一,昔日府城商業重鎮,許多商賈聞人即在此地發跡。去年二月,民權路二段一棟七、八十年歷史的老宅,由於長年閒置荒廢,屢被鄰居投訴登革熱問題,環保、衛生局限期改善並催單祭罰,旅外經商的屋主不堪其擾,索性把老房全拆了!

這棟和洋立面的優美建築,是某知名建商的老宅,當初要拆時,在對面老屋經營連晟旅遊的呂偉正非常不捨,連忙奔走及號召文化界呼籲搶救,可是屋主仍堅持拆掉,文化觀光處也使不上力。

老屋消失,徒留狹長空地,一側鄰宅樓房少了連壁保護,現在得花錢施作油漆防漏工程;另一側同年代老宅,後代原也打算拆掉重建,商量後決定「這是祖厝,必須保留」,僅整修屋頂而已。

呂偉正說,包括周遭民族路、西門路、中正路街廓老舊城區,都會面臨老屋拆除危機,公部門若無全盤思考,這種文化遺憾將一再上演!

昔是日據時代聞名的「新町」酒樓,又有蔣渭水在此召開全工聯會議。真花園更是全台唯一僅存有營照的百年妓院,閩南式四合院建築融入日式庭院造景。

這兩處案例,市府都曾與屋主接洽,也釋出價購意願及容積獎勵,但都因價格談不攏,最後不了了之。

《台南述記》平齊劃一

老屋私權,拆與不拆之間,盡是酸甜苦辣的縮影。歷史街區自治條例會成為台南的文化憲章嗎?抑或在夷平的灰燼裡,城區裡的人才會為歷史生活掬一把同情的淚?

城市的發展只能選擇整齊劃一的「現代建築」?如同台北、台中追求超越天空線的龐然大物?或者在古都台南天際線是不同的篇章?不追求大樓高起的風潮,只在街弄「話家常」,在洋房、紅牆、穿堂巷中傳出的聲響才是台南的味道呢?

新美街不屬於列管的古蹟房舍,就能說拆就拆嗎?只憑著一些「地方人士」說闢建街道就開路嗎?整齊劃一才是「現代化城市」的註腳?供人休閒嬉遊的城市,該如何留下與時間「捉迷藏」的空間?

台南市歷史街區委員會成立,標榜著台南特有的城市古意;但法條上的美麗,似乎比不上民間對「新潮」的追逐。

歷史場域保留不會是文資法凍結式保存方式?也不再是都計面狀的開發?能與常民文化結合,永續發展?

其實,條例的規定是精神,街區委員會和執法者心中對人文的關懷,才是這座城市面對開發時間軸壓力與歷史紋理保留最重的判別層次。

如何面對私權與公權的爭執?不能只憑著公文。

這座城市會有更柔軟的面孔嗎?要看眼界。(記者趙卿惠)

留老房子 學問多多

華梵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正雄盛讚台南人很有智慧,保留老房子活化再利用。 (記者楊金城攝)
新營大同路市府木造日式官舍。 (記者楊金城攝)

〔記者楊金城/新營報導〕台南市現有一百多間老房子活化再利用,鑽研古蹟、歷史建築修復的華梵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正雄盛讚台南人很有智慧,保留這些老房子所代表的城市歷史紋理,呈現深度文化旅遊的價值。林正雄說,除了公部門的歷史建築、古蹟修復外,市府其實可以仿效日本、金門國家公園的做法,補助私有的老房子進行修繕,屋主須「讓出房子」提供老建築在數年期間做為公共空間使用,但仍保有屋子的所有權。林正雄建議說,市府可以和民間社團組成專案小組,分區清查全市的老房子,找出可以補助活化再利用的老房子。林正雄說,日本人修復古蹟等老房子,由下而上,凝聚地方的意識和專家意見,基礎調查至少花三年,修復還要再花三年,很專業地細心、用心在做。林正雄說,老房子一定要有人居住,才不會壞,特別是木造建築,有人住,白蟻就會嫌太吵,只好搬家,不會蛀蝕木構物;屋主如不使用,應有雅量讓出房子空間,由公部門來活化再利用。

 

振興老宅 台南有法可循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剛剛完成三讀,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主要以獎勵輔導,並由委員會運作,成員含括工務、都發局各相關單位,並由秘書長擔任主委,透過此平台整合意見;未來也能啟動都計策略,或對荒廢老屋環境稽罰有彈性做法,在保留珍貴老屋上發揮更強而有力的作用。

另外,文化局完成名人故居調查,官網公布一百三十八處,以中西區占十二處最多。葉澤山強調,調查並非就此結束,公布目的除了籲請各界檢視有無遺漏之外,也將進行故居文化資產判定與運用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鼓勵民間將老宅保存下來。

未合併前,文化觀光處以地毯式搜索老屋普查結果,中西區高達一千七百六十八處、安南區六十六處、安平區兩百七十三處(含廟宇、造船公司、老井等),市府預計明年再逐年進行東、南、北三區普查。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